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立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依托学校百年办学历史所积淀的学科底蕴和学科优势,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新工科课程建设。围绕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了特色课程教学体系,面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产业优势,开设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集成电路制造课程模块,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复合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培养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运行控制等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预期在毕业5年左右,能达到以下目标:
(1)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理评价、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综合运用系统化设计思想,充分考虑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经济、环境等因素,开展多学科领域的开发设计;
(3)能够体现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素质,具备担任团队骨干角色的能力;
(4)能够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并有担当、有意愿和有能力服务社会。
三、课程体系
本专业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构建了完备和适应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由综合与通识教育43学分、学科基础教育38.5学分、专业知识教育38.5学分、专业实践实训39学分四类组成,分别占比为27%、24.2%、24.2%、24.5%。
四、课程介绍
1.主要课程
机械工程、工程图学(一)(二)、理论力学A、材料力学A、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控制理论基础。
2.特色课程
智能制造概论、先进制造技术(全英文)、机器视觉及工业应用、机电传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机器人原理及应用、集成电路材料与元器件、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装备(全英文)、微机电系统制造技术(全英文)。
五、实习实践
构建了适应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四层实习实践培养体系,建设了完备的校内外实践平台。本专业下设力学实验室、金相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液压气动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制造装备实验室、单片机与嵌入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振动测试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等,拥有1个校内金工实习基地及5个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承担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及学生工程实训及创新能力培养。
图1 适应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实习实践培养体系
图2 校内工程训练中心
图3 液压与气动实验室 基础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室
图4 机械设计实验室 CAD/CAE实验室
六、专业特色
本专业重视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在校学生每年都可申请国家级、市级等创新实践项目以及学科竞赛,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等都能得到锻炼。本专业学生每年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多达几十项。近年来,学院先后承办了上海市机械工程创新大赛等多项大型赛事,社会影响大,同行评价高。
本专业拥有“上海市海洋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校企共建)”等省级平台;依托“彩虹鱼”载人深潜器、“淞航号”远洋调查船等教科研载体,构建特色课程教学体系;担任学校现代产业学院牵头专业,建立智能制造微专业联合指导委员会。与新松机器人、华虹集团、遨拓深水装备等1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性型企业建立校企联盟,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工作。
图5 承办学科竞赛
图6 主办学科竞赛
七、职业发展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企业满意度高,就业方向有国企、外企、合资企业及相关研究所,如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港机重工有限公司、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都在96%以上,80%以上工作地点位于上海。
每年有超过10%的毕业生继续进行研究生和留学生深造,国内去向有上海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国外主要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和阿克伦大学实行2+2的本科和3+2的硕士生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或考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等。
八、 最新的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