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9
浏览次数:10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教高函〔2025〕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学校定于2025年5月至6月举办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以下简称“大赛”)。现将具体事项及时间安排通知如下。
一、赛制及主办、承办单位
大赛采用院级选拔、校级初赛、校级复赛三级赛制。
大赛由教务处主办、信息学院承办。
二、参赛项目类型、参赛要求、参赛组别和对象
具体见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及高教主赛道方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产业赛道活动方案)。
立项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都须报名参赛。
本届大赛请注意:
1.高教主赛道项目类别发了较大变化,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设置参赛项目类型,项目报名需根据这十类进行对照(具体见附件1中高教主赛道方案)。
2.高教主赛道项目组别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每组内各设“创意组”和“创业组”。
本科生创意组要求全体参赛队员都必须是本专科在校生;研究生组创意组要求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必须是研究生或本专科在校生;
本科生和研究生创业组项目负责人(必须是企业法人,2025年4月25日前注册)可以是本科生或研究生在校生(和组别对应)或毕业五年以内(2020年后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和组别对应)。
3.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4.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5.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在校生以在读学籍报名 (以教育部通知下发之日为准 ),毕业生以最高学历报名。
6.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各参赛团队和学院要严格审查参赛项目的合规性、真实性,审查项目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股权、法人、财务、运营、荣誉奖项等证明材料。
7.除学生自主报名外,2024、2025年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都要求报名。
三、比赛方式
比赛分为各学院选拔、校级初赛和校级复赛三个阶段。
(1)各学院对报名项目进行遴选,推荐优秀项目至校赛组委会。
(2)校赛组委会对进入初赛项目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通讯评审,遴选出优秀项目参加校级复赛。
(3)校赛组委会组织校级复赛,通过项目路演进行评审。组委会根据初赛和复赛评审结果综合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若干。
大赛相关信息及历年参赛项目信息请参考: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
四、赛程安排
参赛报名及材料提交
参赛团队需于5月23日(周五)22.00前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官网报名系统5月9日开放),并同步将附件2、附件3、附件4创业计划书(PDF文件、附件4供参考)及相关证明材料(如创业组项目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电子版报送至邮箱gctwkeguanbu@163.com,报名邮件名和材料文件夹压缩包名格式:创新大赛+赛道+项目名称+负责人+手机号。
注意:所有参赛项目必须同时完成大赛官网系统报名和学院报名,如未完成官网和学院报名的,不得参加校级初赛。报名时请务必填写完整所属学院、学号、姓名、手机等联系方式,一经上报,原则上不准修改,报名信息须同官网系统一致。
如有问题请联系:
工程团委科创管理部负责人:谭心怡(15177097693);黄雯颖(18017677909)